《上海觀察日記》醫療通行證

嗨大家好久不見!

中國的醫療制度的問題,是我一直想提的,但又沒有時間查資料,好好的闡述。就醫這件事情,是每個來上海工作的人、不分國外與國內,都需要面對的問題,隨著社會水平的增長,就醫意識的增加,當醫療制度沒有隨著城市發展進行配套,就會衍伸出許多難以駕馭的問題。

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

馬學是一個同學的室友,因為打球的撞擊,導致手骨斷裂,需要打鋼釘與石膏,他在上海的醫院掛門診,早上六點去抽號碼,下午兩點看到病,鋼釘加上石膏與消炎費用,一共15萬臺幣,他除了驚訝以外,更多的是憤怒,因此,他等到返臺假的時候,到榮總去看,最後所有的診療費,是2萬4千元臺幣。

這中間的差距再哪?我想我們用幾個簡單的數字就可以評價。

讓我們直接拿上海與台灣比較吧!這兩個人口數差不多的地方,在中國,醫院是沒有分級制度的,因此沒有我們隨處可見的小診所,醫院分級成1甲2甲3甲1乙2乙…等等,是由醫療品質來作為分級,而非以專業作分工,因此,擁有接近3000萬人口的上海,其實只有325家醫院,我們可以算出來,大概是89,000人一家醫院。如果這些人平均每個月要看一次病,就會發現每天大約有3000人需要看病。

接著讓我們來看看臺灣的狀況,可能可以讓大家更有感覺。臺灣目前登記在案的醫療中心、區域大型醫院、地區醫院以及一般診所,總共有19105家,讓我們用2300萬人口來思考,可以發現大概是一家醫院需看診1203人,以同樣的條件,每天大概有40個人需要看病。

這是一場3000比40的戰爭,所以你覺得發現問題在哪了嗎?

 

或許大家會問,那醫生的人數呢?

其實,上海的醫生人數是足夠的,大家可以看一下比例。以下幾個數字是各個城市一個醫生需要服務多少人:

上海:1個醫生 / 448個病人
臺灣:1個醫生 / 407個病人
美國:1個醫生 / 340個病人

但為什麼還是時常有新聞報導醫師荒呢?因為中國醫生的收入,其實與臺灣不同,大約只有1700-2500人民幣,約等於1萬2千5百元臺幣,是非常少的,因此各個科室由於重要性、隱性收入的不同,一些較為專門、特別的專業門診,就沒有醫生願意職業而導致關門,而其他心臟科等等的油水較多,醫生反而很充裕。這是目前在上海相當常見的現象,也是急需改善的醫療問題。

當然,有些新聞也會隱性的提及這件事情,像是大紀元報雖然平常就喜歡報導UFO跟外星人,不過他也有一些報導這樣指明 –

『票販子根據醫生掛號難易程度決定加價多少,一般專家號從國家規定的14元,賣到了300元,像唐福林教授的號,竟高達3000多元。一個號販子對暗訪的記者說:「實話告訴你,不從我這買,你永遠別想看上病,號都在我們手裡。你愛買不買!」』

『中國人均醫院和醫生數目,在全球都很低,國家花那麼多錢辦甚麼奧運亞運,為甚麼不把錢用在老百姓的福利上呢?面子重要,還是人的性命重要呢?』

這時候,大家就會突然開始懷念臺灣醫療的好了。

波波先生

如果有一群雞蛋對抗一面堅不可催的高牆,我想站在雞蛋這一邊。 想記錄璀燦光芒之外,是否還有我們遺忘的東西值得被注意。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