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海觀察日記》關於電影發展

已經寫過上海電影的選擇困難症,中國國內以外的電影一年只有 50 部可以進軍市場,因此所有人搶破頭想近來這個市場,那是 2015 年,所有人都看好票房的快速成長。

 

那時候,一切正好。

2014 年至 2015 年,中國國內總票房從 290 億一步跳到 440 億,媒體與財務投資都大大看好 2016 年電影市場的展開,還記得朋友在年初與我討論,是不是應該要買中國電影的相關財務商品,雖然我個人覺的不成熟的電影製作,過度的保護,一定會有問題發生,不過,對於當時明顯的高成長,與電影院與電影產業、大筆投資的挹注卻不能視而不見,那種擔憂不是說先知什麼,而是一種緊張感,那時充滿了一片榮景的新聞中,同時也看到許多小新聞打著『刷票?』、『假票房?』,隱隱的從鼓掌聲中飄過,你在想什麼會發生,但不知道會來的這麼快。

《上海觀察日記》關於電影發展

2016 年初,當時預告中國電影票房保守估計,會成長到 600 億。

而在 12 月的今天,卻只有區區 407 億票房,離這個目標還很遠,先前呼喊(超越北美票房)的專家們,紛紛表示不樂觀,感覺進入了電影業的冬天,只是這個距離春天只差了6個月。第一季的時候,周星馳的美人魚領軍,刷出了144億票房佳績,再一次的堅定信心,覺的電影市場的成長可期,不過,從暑期檔開始的連續萎縮,到國慶檔期的同比下滑,這個現象告訴我們該小心謹慎,那麼樂觀不是不好,而是要記住,新鮮的支持國片,剛養成看電影習慣的觀眾們已經沒有這麼多了,取而代之的是,一群可以從各式各樣資源找到電影來觀賞的,對電影有品味的,在乎觀影品質的觀眾,他們還是會進電影院,因為沒有選擇,但是,那樣高成長的電影數據已經不復見。

創作人的品味,決定了觀眾的品味

觀眾已經不是一味的支持國家電影產業,帶著一顆愛國心就願意花錢進入電影院觀影,片商刷出一部又一部得票房巨作,能得到的內容卻乏善可陳。

李宗盛講過一件事很有道理,他說,創作人(在音樂圈)的品味,決定了聽眾的品味,聽眾的能力是欣賞,因此,當你做出一堆粗製濫造的東西,那這個圈子,主流就是粗製濫造的垃圾,當創作人提供什麼,他們都只能接受,當這個東西了無新意的時候,圈子就是越來越爛,大家越來越不投入,沒有欣賞的人,怎麼會有創作人的空間?你要創作給誰?我想,其他產業也是這樣,現在,正是時候仔細想想回到電影最基礎的故事、畫面、演員以及配樂,與其找一個整形的明星,不如一個回味再三,會讓你想好好的與朋友討論的劇情,不是嗎?

相信片商也看到這樣的現象,因此12月迎來了超強的電影檔期,中外合資,張藝謀加上麥特代蒙的長城,11/25 上映的 Fantastic beast and where to find them,緊接著要來的 Sully、你的名字,成龍與丁晟的鐵道飛虎,Hacksaw Ridge,有金城武梁朝偉加持的擺渡人,提姆波頓的新作,檔期不停延後的羅曼蒂克消亡史,當然還有很多奇怪的,跟明星捆綁的爛片們,這樣密集的片單究竟是讓大家開始沉迷在電影院,一部又一部的觀賞,還是焦點全部消失,乾脆去隔壁的撈王吃火鍋?就剩下一個月,我們應該一下子就知道了。

(*本文圖片皆取自網路)

波波先生

如果有一群雞蛋對抗一面堅不可催的高牆,我想站在雞蛋這一邊。 想記錄璀燦光芒之外,是否還有我們遺忘的東西值得被注意。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