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海觀察日記》關於上海的共用單車

嗨!共用到底是什麼意思?

我自己覺得,共用應該是節約的一種形式,我把我的東西,更有效的與他人一起使用,因此,不需要額外的購入、生產新的東西,不過,現在打著共用這件事的產品,基本上都跟我所定義的共用無關,像是 uber,大部分的司機是特地去載你的,因此有額外的汽油被浪費了,而上海的共用單車也是這樣。

他們放置了很多新的腳踏車在不同的大眾運輸中心,上面放上 GPS 跟鎖,你只要掃描上面的 QRCode,他就自動開鎖,你可以騎到各式各樣的地方,丟在路邊、鎖上,手機便會自動扣款,完成一次交易。

基本上比台灣的 ubike 更方便,雖然放置腳踏車隨便了一些,到處都是腳踏車阿!但你無須再走到腳踏車站,只要放了夠多的腳踏車,你隨時都可以在路邊找到空車,接著掃描、開鎖,就可以用腳踏車代步了,你從捷運到家裡走路有點遠?你要去的地方不算近不算遠但不方便去?你想散步不小心走太遠累了回不了家?你沒有腳踏車,但天氣很好,你想騎車去什麼地方晃晃?現在,你只要有一個 APP 或者是微信裡面的服務程式,便可以說走就走了。

 

但這也是需要過程的,像是福建莆田市的卡拉單車,在當地放置了 667 輛單車。不到 20 天就只剩下 157 輛單車,遺失率 76.5%,也導致投資者撤資,只能暫停服務,上海也曾經過這樣的時期,還好,上海較為著名的 Mobike有大股東騰訊、華平與攜程,OFO 單車則有 DST、滴滴,阿里旗下的芝麻信用則是投資了騎唄單車在杭州,無一不是背景強硬的投資方,融資過一億元彷佛只是一場入場券,他們武裝起來,往更平,更基本的需求邁進。有趣的是貝塔斯曼和愉悅,同時是 Hellobike 與 Mobike 的投資方,在泡沫過多的 2016 年後,人們是真的變得更有趣了。

不過,就目前而言,共用單車有確實的好處,他解決了地鐵與公車無法覆蓋的最後 3 公里,使人們一出門就有連串的交通工具可以到達目的地,交通工具的組合更加多元,使出行的成本降低,使用頻率不夠高的人們也無須再購買腳踏車(減少固定資產),距離的選擇(可以隨時停靠)與低廉的價格(一元/30分鐘/99元押金),實在是沒有什麽可以挑剃的。

原本,最早的 mobike 押金 299 元,我相當排斥他們這樣『租車費用攤平成本,用押金做財務操作賺錢』的商業模式,押金幾乎就要買一台便宜的腳踏車了,但越來越多的競爭出來,押金越來越低,腳踏車也越來越好騎,最後我也迷上了使用共用單車來通勤,甚至試著騎去更遠的地方,並把周遭的生活圈有效擴大,有種剛買摩拖車的感覺,這城市有更多的小巷子可以探訪,可以尋找,龐大城市的點也被用力踩踏的動作連結。

當然,這最後勢必會走向合併、聯合、壟斷、總有一些公司會被消滅,或許明年做腳踏車回收業就是一個好選擇,不過至少現在,我在這裡看到城市美好的一面:

 

還來得及。

波波先生

如果有一群雞蛋對抗一面堅不可催的高牆,我想站在雞蛋這一邊。 想記錄璀燦光芒之外,是否還有我們遺忘的東西值得被注意。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